鹰潭文明网欢迎您!
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区(市)动态

余江区:“内外兼修”增颜提质 宅改绘出乡村美丽“新画卷”

时间:2024-03-13  来源:鹰视天下  作者:  已点击:

   红桃粉杏嫣然处,江南岸,千家雨,燕归来。三月的马蹄嗒嗒奔来,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这里的春帷就欲揭开。

   近日,走进余江区潢溪镇朝阳村码头坂邵家组,一条条油黑锃亮的柏油路蜿蜒悠长,农家小院错落有致,房前屋后满目青翠……目之所及皆是干净整洁的乡村美景,静谧的田园风光一处比一处撩人心扉。
 


 

   “原来我们村是烂泥路,坑坑洼洼,现在路好了,房子变漂亮了。过去晚上不敢出门,没路灯,巷子小,担水只能直走,现在装上了路灯,路也拓宽了,搞起了绿化,健身场所也有了。”村民邵水胜不无自豪地说,整洁漂亮的村庄,和谐的邻里关系,让大家都觉得生活在村子里很幸福,年轻人周末也更愿意回来和家人共享美好的乡村生活。

   据了解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,全国掀起“农业学大寨”热潮,朝阳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向荒山要粮大行动,朝阳大队的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,开荒、兴修水利。为增加水田,9个自然村还将农户所有的房屋一户不留进行拆除,将旧村全部改造成能种水稻的200亩良田。重新规划房屋时,当时没有机械,全部靠原始的人工肩扛手抬进行自我建设、自我改造,“学朝阳、赶朝阳、振奋精神超朝阳,全体人民咏朝阳,大寨红花朝阳开”的美誉家喻户晓,并成为全省典范。
 


 

   近年来,朝阳村弘扬“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”的大寨精神,与时俱进,创新开拓,以深化宅改为契机,重文化、建基础、强产业。通过打造“五星广场”“四馆”和“大寨文化长廊”,让朝阳村的老百姓再述 “大寨精神”,再讲“红色故事”。成立了村小组集体经济合作社,发展了红糖产业,打造了潢溪村物业公司朝阳站点,推进村庄长效管护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

   “为了村庄的秀美,村民邵文忠主动拆除院套 210平方米。村民邵国太听说自家的院套影响规划,二话不说拆除院套 130平方米。”朝阳村码头坂邵家组理事长邵跃平介绍,在党员干部、乡贤的带头引导下,全村共退出宅基地面积 1.2万平方米。
 


 

   污水管网铺设、一体化三格式整治、户厕升级改造、村道“白改黑”、墙绘、小公园……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,刷新了朝阳村“颜值”。
 


 

   文明植阡陌,新风沐乡野。环境美了,村子靓了。朝阳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、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同乡村振兴相结合,广泛动员村民参与,建立了一套有制度管护、有资金维护、有人员看护的长效机制。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、巾帼志愿者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社会组织,在常态化清扫保洁、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的基础上,引导村民整齐堆垛物品,圈养家禽,并执行网格化管理制度,定期组织村民清理河塘沟渠、清扫公共村道,让村民在自治劳动、共建家园中,激发热爱集体、投身公益的热情。同时,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,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、相互转化,形成了有形有实有魂的文明乡风实践,把文明乡风吹进群众心田。

   “朝阳村通过宅改,全村九个自然村都是一类村。码头坂 2023年通过打造,进行了雨污分流,道路拓宽,环境提升,产业发展,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。”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彭有福无比激动地表示。

   房前屋后整洁干净,田园风光引人入胜;志愿服务蔚然成风,文明实践温润心田;好人好事层出不穷,乡村文化如沐春风……如今的朝阳村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。“下一步,我们村将继续因地制宜,找准集体经济增长点,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,拓宽增收渠道,打造一个集文明团结、美丽富裕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”从彭有福激昂的声音里,让记者感受到这个春天铿锵有力的步伐。

0

图片新闻

更多>>